許昌日報客戶端

請用瀏覽器掃描下載

關 閉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我市奮力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本報記者 武芳 通訊員 馬智科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并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為鄉村發展擘畫了宏偉藍圖。

去年以來,我市緊緊依靠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這個“金字招牌”,通過狠抓產業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風文明等,在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道路上跑出“加速度”,探索創建一系列風韻獨特、各具特色、亮點明顯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如今,一幅繪就產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新畫卷正在許昌大地漸次展開。

聯農帶農,把“業”融入鄉村

仲冬時節,禹州市方崗鎮和溝村種植的中藥材丹參、防風進入采收期,村民忙著采收藥材,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在方崗鎮和溝村中藥材種植基地里,篩藥機駛過,一棵棵紅色丹參和淡黃色防風覆蓋在土層上,村民們則忙著翻土、撿拾、裝車,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據介紹,丹參、防風具有種植時間短、收益快、市場用量大、價格穩定等優點。和溝村立足地理優勢,不斷擴大種植規模,由于管理到位,所產中藥材的品質優良,吸引了外地藥商前來訂購。

“我是來自安徽亳州的客商,和這里的農戶合作有三四年了,主要是這里的藥材種類多、品質好,希望以后還有更多的合作機會?!彼幉目蜕腾w豐收對記者說。

近年來,方崗鎮和溝村在政策扶持下,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流轉土地,成立合作社,大力發展丹參、防風種植,由合作社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收購營銷。2022年種植面積130多畝,預計凈利潤30多萬元,實現了村民能增收、村集體經濟有收入的雙贏格局。

“今年我們村流轉土地130多畝,發展中藥材種植,共種植防風80多畝、丹參50多畝。中藥材的價格較穩定,農戶收入也較高,明年我們準備擴大種植面積,由村合作社統一銷售,帶動農戶增收?!狈綅忔偤蜏洗妩h支部書記楊紹杰說。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近年來,我市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抓緊抓實,積極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持續在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延長產業發展鏈條、促進群眾穩定就業等方面下功夫,依托本地資源稟賦,重點培育發展中藥材、花木、蔬菜、煙葉等優勢產業,做優做強特色產業基地,種植面積分別達到100萬畝、65萬畝、46萬畝和15萬畝。

此外,我市提高規模種植經營水平,土地流轉面積164.1萬畝,流轉率達到37.4%;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不斷拉長產業鏈條,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22家,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16家,積極打造農業產品品牌,推動“三品一標”認證,培育農產品地理標志5個,登記面積89萬畝,創建省級以上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3個,淘寶鎮、村數量均居全省第2位。

與此同時,我市以產業帶動就業,深入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因地制宜開展特色技能培訓122349人次,新增技能人才94948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9258人、農民工返鄉創業9696人;培育本土帶貧企業117家,帶動脫貧戶、監測對象7033戶12781人就近就業務工,全市脫貧人口、監測對象2022年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5083.2元、11231.08元,較2021年同期分別增長21.04%、12.14%。全市2349個村(社區)年集體經濟收入高于5萬元的村達100%,10萬元以上的村達51.3%,30萬元以上的村達13%,50萬元以上的村達3.6%,100萬元以上的村達1.2%。

整治環境,把“凈”嵌入鄉村

“你看我們的鎮村環境,跟開了‘美顏’一樣漂亮。大街小巷不但看著舒心,心里更是收獲了滿滿幸福感?!苯?,記者在長葛市大周鎮采訪,說起環境的變化,不少居民贊不絕口。

在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過程中,長葛市大周鎮廣泛動員黨員干部,發動群眾全民參與齊心干,在鎮域35個行政村開展“萬人大會戰”環境整治活動,形成領導干部帶頭、群眾踴躍參與,共建共享共治的良好局面。

“每次活動我們僅僅是將通知發進群里,并沒有專門組織,群眾都是拿著自家的鐵鍬、掃把,個別群眾還開著鏟車、叉車參加義務勞動?!遍L葛市大周鎮后吳社區黨支部書記劉建召說。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自全省開展以“治理六亂、開展六清”為主要內容的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以來,我市創新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清臟治亂拆違增綠”集中攻堅行動;在全域城鄉環衛設施一體化、垃圾治理市場化的基礎上,建立“四定一包”網格化管理體系,確保生活垃圾日產日清;探索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模式,禹州市、建安區兩個國、省級試點已基本實現分類投放設施鄉鎮全覆蓋;強力推進鎮區生活污水治理和農村集中式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升行動,全市57個鎮區建成污水處理設施、新開工建設10個;拉網式開展農村戶廁問題摸排整改“回頭看”,摸清底子、分類整改,確保群眾滿意。

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清臟治亂拆違增綠”集中攻堅行動開展以來,全市出動人員212萬人次,投入資金5.55億元,出動機械22萬臺次,清理垃圾59.6萬噸,清理坑塘8905個,整治私搭亂建2.36萬處,清理殘垣斷壁3.06萬處,拆除安全隱患房屋5.82萬處,整治廣告牌4.31萬個,整治“空心院”1.9萬個,80%以上的村開展“果樹進村”行動,植樹增綠6.04萬畝,徹底解決了鄉村環境“臟亂差”問題,正向“凈起來、綠起來、亮起來、美起來”的目標邁進。

與此同時,我市全面構建市、鄉、村三級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堅持每月進行調度、深入一線專題督導,協調解決難點、痛點問題,樹立“每逢大會必講”“基層調研先看”人居環境的鮮明導向;建立聯鄉幫村“雙十工作日”制度,2737名聯鄉幫村干部聯系分包2349個行政村(社區),和駐村干部、鄉村干部一道,建立清臟、治亂、拆違、增綠“4本問題臺賬”,實現了鄉鄉有臺賬、村村有清單。

為了確保集中攻堅行動取得實效,我市還建立了人居環境整治督導問責機制,對于連續排名靠后的鄉(鎮、街道),實行“一次黃牌、兩次警告,三次免職”,先后對全市106個鄉(鎮、街道)2349個村(社區)進行4輪次全覆蓋專項督導,發現問題13216條,下發10期暗訪督導通報,全市通報批評鄉(鎮、街道)41個,亮出“黃牌提醒”鄉(鎮、街道)12個。

以文化人,把“魂”注入鄉村

在建安區蔣李集鎮張宋村村部樓前的文化走廊里,展示著村里的優秀學子代表。近年來,這個不到2000口人的小村莊,走出了211名大學生,有的考入清華、北大。

一個小村莊,為何飛出這么多“金鳳凰”?記者采訪時發現,這里的民風淳樸,崇尚知識,教育為先,在村民心中已達成共識。

“別小看了這個稱號,這是一種好風氣,可以讓更多的村民加入這種風氣當中,也可以讓他們更加互幫互助?!苯?,村民張萌萌獲得“最美好媳婦”的稱號,捧著沉甸甸的獎牌,她激動不已。

張宋村每年利用春節等重要節日開展“星級文明戶”“好公婆”“好媳婦”等評選活動,圍繞勤勞致富、誠實守信、孝老愛親、助人為樂等內容,深入挖掘農民群眾中的先進人物。

“我們在春節或者建黨節,對我們村評選出來的‘好公婆’‘好媳婦’‘創業之星’等進行授獎,激發了群眾崇德向善、敢于創業的熱情?!笔Y李集鎮張宋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張志茂說。

鄉村振興,農民群眾是主力軍,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近年來,我市多措并舉扎實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為鄉村振興塑形鑄魂、凝神聚力,制定《關于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實施方案》《許昌市文明村鎮評選管理辦法》,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納入鄉鎮領導班子考核評價體系,在組織動員、政策支持等方面給予充分保障。我市常態化整治農村天價彩禮、厚葬薄養、鋪張浪費、封建迷信等不良習俗,引導農村群眾新事新辦、好事簡辦;制定《關于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實施方案》《許昌市文明村鎮評選管理辦法》,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納入鄉鎮領導班子考核評價體系;廣泛開展農村“鄉村光榮榜”選樹、“星級文明戶”認領等活動,評選許昌市“鄉村光榮榜”人物133名,其中有7名榮登河南省“鄉村光榮榜”,全市行政村“星級文明戶”認領率達100%。

現在,漫步于我市各個村莊,一面面展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業發展、傳統文化、地方民俗等內容的文化墻成為鄉村美麗的風景,好家風、好村風、好民風在鄉村激蕩,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 

責任編輯: 龔政明

啦啦啦www在线观看完整版